国家出台的工业行业的新政策以及为例发展的新形势与任务—达明机器人服务商
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即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中国参加WTO之后的*大变化之一。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如何应对市场全面开放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将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同时展开。一方面中国企业将在更大程度上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应争取扩大出口,还必须向国外市场输出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又尚未充分开发,各主要工业品生产国不仅向中国更方便地输出其产品,而且更容易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利用中国当地的资源和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现实地摆在中国企业的面前。 加入WTO,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既是很好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国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内工业发展的保护性措施将逐步弱化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增长已经与WTO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在尽可能以高关税与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工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加入WTO后,就必须逐步减少和弱化不适合WTO规则的保护国内产业及工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国内市场将逐步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
与市场环境变化相联系的是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变化。 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中小企业不仅是体制改革的先锋,而且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力量。随着中国加入WTO,原来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保护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必须直面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外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全球性市场竞争,使国际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差别化战略”创造不完全竞争市场而赢得竞争优势,企业的分化、分层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能否占据各个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和树立竞争优势,将决定企业在全球市场与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和利益。同时在全球化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由于其“产权、组织和经营已经完全国际化”,将成为一批超国家的经济组织和公司,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将大大淡化国家、国籍和地区差别。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提高产业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出路。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提高产业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市场竞争中获得国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加入WTO从总体上看有助于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强的产业可以更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对提高,使中国工业品的国际比较利益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间存在很大结构差异与比较利益,中国以初级产品换取国外的制成品,加上国内实行严格的市场保护政策,国外一般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相对困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工业品的档次与其他工业国逐渐接近,差异性缩小,替代性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日益弱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使市场容量成为*大的限制,中国工业必须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加入WTO,产业与企业的竞争就不能仅仅把希望仍然寄托在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方面,而必须不断增强竞争优势,这也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由于加入WTO对中国不同类型的产业与企业有不同的影响,中国企业能够在更加开放的情况下获得更大发展,关键看它们能否在立足中国资源与市场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营造出更强的竞争优势。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大中型国有企业是中国大中型企业的主体,应当成为中国工业形成合理产业结构的龙头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因此首先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制度。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点是建立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经营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国家控股权的*后决策权以防止“内部人控制”,又要给予经营管理人员以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成为产业竞争焦点
第三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更加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创造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制环境,统一税收政策、内外贸体制、整顿关税减免优惠措施,对国内外各类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行政性进入壁垒,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领域的非公平的限制。清理整顿计划经济特征鲜明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公共项目的投入尤其是科技投入。改革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内在素质。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适应信息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生产组织全球化、技术更新加速等诸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内部基础管理。注重学习国外企业*新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